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青銀呢喃間 我在自費安養中心慶祝21歲生日

       臺北市唯一公辦公營的安養機構-社會局老人自費安養中心就座落在貓空與景美溪之間,依山傍水環境清幽,200多位平均82歲的長輩早已習慣在此享受慢老生活,而109年對他們而言卻是特別的一年…

       社會局在此嘗試打造青銀共居2.0,與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攜手協力合作,年初媒合了5位大三學生與長輩共同生活、相互陪伴,首批入住學子所學專長是客語方言與戲曲表演及民俗技藝,小芳同學憶起小時候經常與媽媽一起在機構服務,覺得服務他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於是決定在20歲這年,住進老人院。

第一季慶生會-主任帶領學生向長輩祝福一起守護讓愛無距離       自從有了這批雙十年華青春無敵的青年學子加入,讓原本肅穆平靜的安養中心多了難得的天倫畫面,特別這陣子疫情讓長輩們的生活變得緊繃,但看到有朝氣的年輕人,憶起昔日年輕模樣,想起自己的兒孫,高齡百歲的孫媽媽說:「自從他們住進來以後,帶給我們不少的生氣活力」,這陣子,學生們也會到頂樓的田園城市欣賞長輩們親自耕作的菜園,驚訝於滿園的豐收,感受到綠手指的神奇活力,瞧見田園達人李阿姨更是流露崇拜的眼神。老少間就這麼自然交流著生命的故事,開啟了跨世代的對話與聯繫。

青銀相見歡與長者交換禮物       防疫期間中心暫停了許多活動,但團隊同仁仍費盡心思的努力結合了學生的專長,3月以遠距離創意快閃熱舞表演幫長者慶生,迴盪滿滿的感動,事後同學分享著「不知道自己原來做了這麼有意義的事情啊!」 ,活動日也剛好是小婕同學的21歲生日,她興奮地說:「這輩子第一次同時跟一百多位長輩一起過生日」 。之後,更發揮學生的專長和創意,在5月為長者編了洗手舞,帶領著照服員練習,照服員蘭姐說:「學生進來後,讓自己也變得年輕起來了」,這些創意讓長輩在防疫期間熟悉洗手7步驟—內外夾弓大立腕,做好防疫新生活運動。

防疫樂活新運動,青銀陪伴樂桌遊       6月疫情減緩後,學生們趁著課堂空檔一起和長者玩桌遊,小萍同學說:「長輩的記憶力都比我們好,非常的厲害」,小欣同學說:「跟阿姨一起桌遊pk時,很緊張,手也會抖」,張阿姨亦說「我跟孟孟同學真的很有緣份是同一天過生日又同桌,也都喜歡跳舞,所以我很開心,就說輸的人來帶大家跳舞」。遊戲間笑聲絡繹不絕,青銀老少一起共舞,呢喃間歡度了一個愉快的午後。

防疫樂活新運動,青銀同樂玩桌遊       截然不同生活型態的兩個世代,要一起生活和交流還是會遇到許多挑戰,長輩清晨早起,晚間很早就陸續就寢,青年學子則不然,同學們有感於機構感染管制措施帶來的約束和不便,亦感嘆說,喜歡與長輩一起同樂,但長輩平常的活動時間,卻是學校上課或練功時間,也透露出青銀共居共融服務的不易與磨合。90歲的高奶奶分享著,「學生們做什麼都好,看到她們就感到活力」,每個當下都是一瞬永恆,在短短的時間裡,每每學生出現時,就會看到長輩喜悅開心的笑容,長輩們也默默的傳遞關心與愛給這些孩子們。口罩雖遮住了彼此臉上的笑容,社交距離卻未讓世代之間的愛受阻,因著珍惜彼此的心意,讓年齡與口罩都不是距離,疫情當下,透過洗手舞一起愛這裡,相信風雨後,陽光就會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