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疫情下的家庭暴力防治 通報案件部份減少 家防中心:恐有社區黑數 鼓勵「防疫也別忘記防暴」

新冠肺炎(COVID-19)對全球嚴重衝擊,許多家庭受到疫情影響,在經濟上、生活上產生巨大改變,像是疫情三級警戒下,學生遠距教學、家長居家辦公、長照機構禁止訪視,民眾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在家庭內成員互動及相處時間也比疫情警戒前長,各國專業人士紛紛呼籲,家庭內當長時間相處及高頻率的互動,都可能讓暴力風險升高。並且,當社區疫情確診高峰,社區及家戶內發生緊急個案,社工員防疫保護及緊急安置處理,都面臨高度的挑戰。

臺北市政府面對疫情防疫及家庭暴力緊急個案的服務,110年8月18日以「疫情下之家庭暴力防治」主題舉辦座談會,邀集疫情熱點區,萬華分局的家防官、社福中心社工師,以及臺北市家庭照顧者支持中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等單位,透過盤點本市疫情期間家庭暴力統計數據分析,分享疫情期間的處理原則及執行經驗,並針對疫情下的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及如何在10日成軍的線上心理諮詢。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局長周榆修表示,人們因疫情大幅改變了生活模式,社工服務及家暴防治,也面臨的轉變與挑戰「暴力零容忍、防疫也要防暴」,若發現家人或社區鄰居家有劇烈爭吵情形,都可以幫打110或113通報,期盼家暴防治在疫情下能有更多元的服務。

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陳淑娟表示,從臺北市家暴案件通報的數據統計,因近年來性平意識抬頭、鼓勵檢舉通報,每年各類型保護案件通報比例都逐年5~10%成長,不過,5月疫情爆發社區感染後,進入三級警戒期間,家暴案件通報數截至6月與109年同期相比卻平均約減少6%,陳淑娟解釋,主因為5、6月疫情嚴峻,學校停課、社區各類型場館暫時關閉,教育人員的通報減少;另外,性侵害案件則因各類娛樂場所(酒吧、KTV、MTV等)暫停營業,娛樂場所易發生的酒醉性侵案件類型也減少等因素,致使通報總數降低。

從家暴通報案件類型分析,陳淑娟表示,疫情三級警戒期間,針對疫情期間,長輩受暴的成人保護案件及親密關係保護案件,通報數都有成長,例如老人保護案件增加較多,長照及陪病照顧負荷初步研判讓家庭照顧者增加許多壓力。不過陳淑娟也分析,今年初疫情爆發之前,110年1至6月的家庭暴力總通暴案件量,相較於109年,家暴通報件比例仍是增加4.11%。
 
疫情下之家庭暴力防治視訊座談會影片連結
疫情下之家庭暴力防治視訊座談會綜合座談回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