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養好男-男性育兒MenMen觀」
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委託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於111年9月29日召開「生養好男-男性育兒MenMen觀」調查結果記者會,透過影片「男性對『爸爸』的看法」揭開序幕,由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涂喜敏執行長及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陳淑娟主任開場感謝參與的網絡夥伴,當天邀請親職專家魏瑋志(澤爸)針對調查結果及實務案例回應男性對於生養的擔憂,以及男性如何抒發負面情緒與壓力。
城男連續2年藉由網路調查男性的育兒現況與態度,111年發出1666份問卷,透過55個問題設計,調查搜集20歲以上的男性,最終有效問卷為1618份。其中受訪男性以30~39歲占比最為大宗,約佔48%,婚姻狀態則以已婚佔比最高,約佔58.5%,家庭年收入則以40~80萬為大宗,約佔34.9%。其中針對育兒教養,約42.6%的男性尚未生育,其次育有1至2位子女為大宗,分別約佔28.4%及24%。另外,透過「李克特氏六點量表」統計,調查發現,男性認為生育所帶來的優點,依序為「親密感連結」、「愉悅滿足和能力感」、「傳宗接代與生命延續」、「促進伴侶關係」,皆與男性願意生小孩成正相關。
另外,調查結果也顯示,「年紀越年輕的男性認為生育所得到好處越低」,進而不願生育小孩。調查中發現,33.25%男性認為是養育子女的負擔以經濟壓力最大宗,其次25.34%認為教養責任為生活壓力的來源,11.31%男性擔心子女未來要面對社會競爭壓力,最後,9.46%男性認為,生育子女會占用自由時間且影響夫妻生活、興趣。調查數據中還可以看出,40歲以下的男性族群認為,若家中有長輩能協助照顧小孩為重要的生育考量因素。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男性在生兒育女議題上的態度,城男招募未婚或已婚的45歲以下男性,在10月初進行為期8週的男性生養焦慮探索團體,藉由團體的討論整理出對男性生養焦慮更深入的發現,預計在112年進行報導與座談會。同時,城男也規劃在112年推出:「爸爸先修班」、「好孕氣伴侶溝通工作坊」、「爸爸應援團」,從知識面提供男性預先的準備、從人際面提供男性心理的支持,期待陪伴男性在成為父親的道路上不孤單!(照片1)
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涂喜敏執行長感謝參與記者會的網絡夥伴及媒體朋友們,並說明城男舊事心驛站近兩年皆有進行男性育兒相關調查,積極拓展服務對象群,得以彙整出今日的調查結果報告,反映男性實際的育兒現況。(照片2)
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陳淑娟主任表示,自105年起委託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辦理「男士成長暨家庭服務中心(城男舊事心驛站)」,為全國首創專責服務男性的社福據點。透過城男本次進行的男性育兒觀念調查,發現不論是未婚或已婚族群,均認為生育所帶來的精神負擔偏高,甚至在未婚、離婚及分居族群中,擔憂精神負擔的比率更甚於影響工作發展所帶來的生育代價,由此可知,政府所推動的育兒友善職場政策已減少育兒對於工作的影響。次外,除了有形的生育鼓勵措施外,對於減緩大家育兒所產生的精神負擔及提供相關支持性的服務也是鼓勵生育的關鍵措施。(照片3)
親職專家魏瑋志(澤爸)說明本次調查將男人的心聲說出來―年紀越小、未婚,對生育有較多擔憂。男性很少有機會去練習吐露情感,城男舊事心驛站可以提供男性管道去抒發負面情緒、壓力及擔憂。另外,伴侶的角色很重要,當看到老公鬱悶,願意讓男性能夠向其訴說心中的擔憂,最重要的就是「夫妻溝通」,夫妻溝通不是遇到事情才溝通,而是平時就要一直溝通;溝通也不是僅僅討論事情,是分享、傾聽、聊天。平常有互動,當真正遇到事情時,才能水到渠成。(照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