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館第10桌--老人身體狀況愈差,需要更多的生活照顧,如果是您,會在怎樣的情況下才到機構接受照顧?
老人身體狀況愈差, 需要更多的生活照顧, 如果是您, 在怎樣的情況下 才願意到機構接受照顧? 朱建鋒 郭文正 闕蓮 (中華單親互助協會) (浩然敬老院組長) (浩然敬老院組長) 【老人機構-入住意願評估】 老人身體狀況愈差,生活照顧成為家庭難題,如果是您,會在怎樣的情況下才到機構接受照顧?
桌長 副桌長 記錄 背景說明:
社會環境
隨著戰後嬰兒潮世代逐漸邁入老年,本市老人人口已超過38萬,佔本市人口比例已超過14%,如何讓本市長者在地安老成為施政主要的課題。
服務現況
本局除輔導機構合法設立外,更透過定期聯合會勘公共安全、無預警查訪及評鑑考核等方式,建立機構之督導管理機制,期能維護並有效提升機構之服務品質。目前共有112家安養暨長期照顧機構、4家老人住宅;至103年12月底止,安養暨長期照顧機構共計核定5,680床,收容人數4,992人;老人住宅共計可服務376人,入住人數277人。
困境
許多人對老人安養護機構有負面印象、怕自己被貼上”不孝”的標籤或無法於居家附近找到合適的機構,而不願將有照顧需求的長者送往有專業人員照護的機構接受照顧。
未來方向
於缺乏機構資源之行政區鼓勵新設機構,維護並有效提升本市老人機構之服務品質。
討論重點:
- 什麼樣的長輩要到機構接受照顧?
- 你會願意把家中長輩送去機構嗎?為什麼?
- 你老了後,會願意住機構嗎?為什麼?
- 在你心中,決定你要不要去這個機構/或是要不要送長輩去這個機構的最重要條件是什麼呢?
會議紀錄:
- 個人要有老化之準備,先心理建設,了解自己的需求,能自己選擇時,健康理性選擇自己喜歡的機構,先把家庭支持系統建構好,社區及居家式服務對家庭或個人更具支持性,健康時留在家中,延緩進入機構,延緩老化,生活自理,心理健康最重要。
- 機構身心健康老人可組成志工團,去社區表演,推廣觀念,讓社區與機構的老人可相互交流,老人可接受,較不排斥進入機構。
- 針對社區老人有試住計劃,有緩衝期,可加強與家庭之連結,漸進式,或親友介紹,可降低排斥感,居家與機構之間可銜接照顧。
- 政策上支持個人負擔得起,不用擔心費用問題,政府、民間一起推動,不要歧視入住機構之老人,政府可推動友善入住機構之政策。
公民建言
會議結論 | 本局回應 |
---|---|
(一) 建構完善的社區照顧服務,延長長者在家、在地老化時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