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館第9桌--許多人對老人安養護機構有「養老院」等負面印象,您認為好的老人安養護機構應該是什麼樣子?
許多人 對老人安養護機構有「養老院」等負面印象, 您認為 好的老人安養護機構應該是什麼樣子? 李梅英 曾美玲 江雅婷 (中山老宅暨服務中心主任) (自費安養股長) (老福科科員) 【老人機構】 許多人對老人安養護機構有「養老院」等負面印象,您認為好的老人安養護機構應該是什麼樣子?
桌長 副桌長 記錄 背景說明:
社會環境
隨著戰後嬰兒潮世代逐漸邁入老年,本市老人人口已超過38萬,佔本市人口比例已超過14%,如何讓本市長者在地安老成為施政主要的課題。
服務現況
本局除輔導機構合法設立外,更透過定期聯合會勘公共安全、無預警查訪及評鑑考核等方式,建立機構之督導管理機制,期能維護並有效提升機構之服務品質。目前共有112家安養暨長期照顧機構、4家老人住宅;至103年12月底止,安養暨長期照顧機構共計核定5,680床,收容人數4,992人;老人住宅共計可服務376人,入住人數277人。
困境
因社區民眾對於老人機構仍有許多負面印象,新設機構不易,造成某些行政區的機構量不足以供給當區的需求,仍常有機構利用法規模糊地帶透過降低服務品質增加營收,使長者權益受損。
未來方向
於缺乏機構資源之行政區鼓勵新設機構,維護並有效提升本市老人機構之服務品質。
討論重點:
- 你曾經參觀老人機構嗎?印象如何?
- 如果機構設立在你家附近,會贊成還是反對?原因為何?
- 你覺得一個你願意去住的機構應該要是什麼樣子?
- 法規面:一個良好的機構應具備什麼條件?現行法規規範足以讓機構達到基本照顧功能嗎?
會議紀錄:
- 刻板印象的破除:觀念的改變,而非等死、子女不孝、被遺棄;打破年齡與服務對象的限制。可透過老人走出機構至社區的生命分享,是人力的再運用及提升長者自我的價值。
- 區位便利性:可近性,社會系統的連結與支持,與社區融合、在地老化的概念。
- 環境:像家一樣的地方,軟硬體設備、環境建置、服務管理人性化,像居家般的環境;工作人員的態度和善、溫暖,給予支持;分級收費,價位可負擔性,像是替代性的家庭環境。
- 獨立自主:機構作息應具彈性、可自主選擇的生活彈性的、兼顧個別性的,住民可自我決定,有尊嚴的自己選擇。
公民建言
會議結論 | 本局回應 |
---|---|
破除民眾對老人安養機構之刻板印象,提供區位便利、環境友善、可負擔及更獨立自主的機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