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咖啡館第15桌--社區中常有需要協助的家庭或個人,如何讓他們及時得到關懷與及協助?

第15桌社區討論圖

社區中常有需要協助的家庭或個人,

 

如何讓他們及時得到關懷與及協助?

桌長 副桌長 記錄

許水鳳

李恩琪

吳幸芳

(台北市萬華兒童福利服務中心主任)

(大同社福中心主任)

(陽明課員)

 

【多元家庭福利資源與服務】

 

社區中常有需要協助的家庭或個人,如何讓他們及時得到關懷及協助?

 

 

背景說明:

 

社會環境

社區中需要協助的家庭,常有「偽單親」的現象,意即雖然是雙親家庭,但其中一方或可能雙方均有遭遇親職功能不彰、連結資源能力不足,以及經濟困難的議題。

 

服務現況

本局現有12區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提供在地服務,提供社會福利諮詢與轉介、連結社區資源,以及針對發生事故或陷入困境之家庭,以社會工作專業提供就醫、就養、就學或急難救助等各項福利服務。

 

困境

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個案服務工作內容多元且複雜,社工人力有限。

 

未來方向

整合社區資源,包括民間團體及公部門,分工合作共同守護社區弱勢家庭。

 

討論重點:

  1. 如何讓有需要的人或家庭,知道在社區中那裡可以就近得到關心及幫助?
  2. 期待社會局在社區中的組織發揮甚麼樣的功能?


 

 

會議紀錄:

  1. 落實社區通報:
    1. 積極鼓勵居民互助、激發其熱心主動了解居民需求。增進里民之間的熱心與互助,社區內的便利商店、柑仔店也是活絡社區的重要地點,意識通報的資源。社區巡守隊可成為資源串連的角色,可廣設里民活動中心並透過鄰里長角色挖掘需要。
    2. 鄰里長應具備高度敏感度及主動性,了解居民需求,建構人與人間的良好關係,並整合社區資源,讓資源真正運用在需要者身上;亦連結社區資源並多舉辦相關活動,提升社區自助。培訓鄰里長可透過社工化的教育訓練及輔導作為社會局的前線支援者,建立里長典範。
  2. 政府建立資源整合系統:
    1. 提供資源者(社會局)需提升至可提供即時服務的能量,宣導服務專線、舉辦福利報,並培養訓練社區居民、記者或學生成為公民記者,讓網路資源成為助力,主動發掘需求家庭,透過福利報的揭露將資源運用於需求者。透過福利報、鄰里力量鼓勵需幫助者走出來為自己發聲。
    2. 倡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降低藩籬。透過機制讓社區民眾了解並敞開心胸,提升社區內人與人間的關係,讓大眾真正理解弱勢者的處境及需求。
  3. 學校公民學習、志願服務可融合社區,真正了解社區鄰里的需求。透過學校,許多故事媽媽待發現,並由公部門出面進行整合,甚至學校的設施設備亦可提供予弱勢。

 

公民建言

會議結論 本局回應

落實社區通報、政府建立資源整合系統及結合社區推動志願服務

有關公民建言「落實社區通報、政府建立資源整合系統及結合社區推動志願服務」部分,本局刻正研擬推動「時間銀行」方案,期望促進社會互助,發揮守望相助精神,協助把關社區安全,並規劃建立資源整合平臺以利操作運用。

  1. 落實社區通報
  2. 持續針對鄰里長進行通報及資源宣導,提昇鄰里長對里民需求及問題的敏感度,以協助里民獲得合理的資源及相關轉介協助。
  3. 試辦區域培訓鄰里長,透過相關訓練,使民政系統與社政有一固定的聯繫窗口,針對轉介個案密集討論。

本市家防中心派員至社區內(里辦公室、守望相助隊、社區發展協會等)進行家暴、性侵害防治宣導,藉以提升社區民眾、鄰里長等之敏感度,除了落實通報以外,也宣導如何正確提供通報訊息,強化訊息有效性並增加服務主動性。

  1. 政府建立資源整合系統。
  2. 鼓勵社區居民成為公民記者,辦理各區各里的福利報,內容包括福利資源彙整、里內活動訊息公布等,增進里民對社區的認同及增加里民間的活絡度。
  3. 除積極宣導通報整合系統外(關懷E起來),針對家暴通報表中單獨列出老人保護通報資訊,提醒里民關心中長輩是否有失智或疑似精神疾病現象發生而適時給予醫療協助。

補助辦理「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服務及支持發展方案」計畫。社區辦理家暴防治相關活動,可申請本市家防中心補助,提供經費供社區辦理具體作為。